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奇幻 > 我是学园都市的庆贺怪(8-279) > 分卷阅读933

填满。不过写到了这里却发现剩下的那部分内容已经够单开一卷了,于是就在这里结束了。

当然,这依旧能算是我赢。

细细算一下,伴随着卷数的增加,实际上每一卷跨度的时间反而是愈来愈短的,第一卷可以简单认为是几年的信息压缩到了一起,第二卷是一年左右的时间,而第三卷则是几个月,大概半年不到。第四卷大概也就只有十几天,大半个月的样子。其实还是蛮有魔禁风格的了,毕竟魔禁的版本更替嘛,大家都是懂的。

在这一卷当中,书写的方式稍微发生了一点变化,简单的来说就是正戏的份额大幅增加了,有尝试让剧情变得更加紧凑。也因此日常的描绘就少了一些,这也是刻意所为,以此来表达那种争分夺秒的紧张感。不过到了这里舞台基本上已经架构完成了,从下一卷开始,以阿祐的视角来看大概可以久违的恢复到日常模式了吧。

这一卷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何对整个学都大舞台的框架进行改动。如果说第二卷是在日常生活中,恶意逐渐迫近,最后被激发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的话,那这一卷说的就是一个人如何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行动起来。某种程度上来说和传销还有点像呢。

也因此,这一卷其实是倾向群像的方式进行书写的。有意识的多开了好几条路线并行,最后汇聚到一起。对比擅长写群像的大手子们来说,我的描绘可能稚嫩太多了,但值得庆幸的是没有因为控制不住而崩掉,还是安全的写完了,最后大家也有好好的表现。

以作者的角度来说获得宝贵的经验。levelup!

以一个作者而言,重复相同的套路或许是最稳健的做法,可或许是任性吧,还是想带给读者更多不同的惊喜。

上一卷的最后,是阿祐和亚雷斯塔单对单的solo,其实描绘的难度不是特别高。装逼点来说也就是只要处理好情感爆发和整理线索,也就理所当然的搞定了。

这一卷的最后,描绘的是一出大戏,是一出很多人一起活跃的大戏。这个构想是来源于在读者群的一次闲聊,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同一个夜晚,超过一万个武装无能力者,超过五千个英雄,四个超能力者和n多其他的能力者一起抢劫研究所会不会很嗨很爆炸——这样。

虽然当时在群里鬼扯只不过是一笑而过,可却在我的脑海里深深扎了根,于是导向了这样的结果。单纯就结论而言,似乎也做到了。

区别只是在于抢劫研究所并不是最终大戏罢了。因为思考后我觉得幻生并没有那么菜,于是让幻生在‘研究者’的角度也稍微继续活跃了一下。关于幻生的新实验,其实内核对应了生命树和倒生树,是自我的升格或者是堕落。虽然原作没有执明绝对能力者到底是什么,但我觉得这样模糊化处理应该也不能算错误。

其实新实验什么的也只不过是点缀,真正描绘的还是一个全身心放在实验上的普通木原科学家罢了。在这本书至今为止出现的木原中,木原脑干、木原唯一、木原那由他、木原圆周,还有打了一次酱油的木原数多中,木原幻生是最符合大家印象中的木原了。希望藉由描绘幻生让大家回忆起什么才叫木原的风格。

幻生在推动计划中的活跃,以及最后消失在黑暗中的短短几行轻描淡写的白描。我刻意的进行了这样的描绘对比,个人觉得可能会很有讽刺的意味。

因为是一出大戏的关系,出场的人物会很多,每个人做的事情不一样,进展也会不同,这必将导致篇幅被大幅度拉长。可一旦将戏份均摊之后就失去了大戏的内味了,不得已在出场人物和每个人之间的戏份进行了权衡,尽量在不描绘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中穿插尽可能多的人物出场,哪怕有些人只出现一句话或者是一幕。

另外一点就是,因为是一出大戏的关系,所以必须描绘事后。这和上一次作为主视角的阿祐被关起来就可以无视学都方面的处理不同,这一次大家还好好的在这里,必须要对后续进行描写。

于是耍了个小聪明,在所有人因为一起战斗而爆发的高潮后,巧妙的将其视角转移到了阿祐和亚雷斯塔的隔空交锋上。看似互有胜负,实则并非如此。这种只有读者才知道的信息差我认为也应该会给读者爽快感。

上一卷的最后高潮部分是一口气肝完的,这一卷也同样是,肝到最后肚子饿的咕咕叫,脑袋都被榨干到头痛为止。如果在这里能够倒回去一口气重读一下这最后十几章,可能会获得不同的体验。

在这一卷中,剧中的大家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可反过来说也就是没有诸如之前那样的‘常驻嘉宾’了。不只是‘泪子’,甚至于就连‘妹妹们’也如同第一卷的‘警策看取’一样仅作为关键线索而存在。其实我感觉最后才露面的最终之作反倒是比登场很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