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奇幻 > 当成为小姐姐之后(639) > 分卷阅读1585

,白白砸下去那么多钱?

本子曾经搞过无数次移动支付,从当初的nfc到后来的信用卡,再到之后曾经本土装机率达到了100%的日本微讯line——这货可以视为日本的微讯,那会儿就连翻盖的功能机都预装了line,想来充当一下微讯钱包的话,配合二维码完全不存在技术问题。

可问题实际上本子有个根深蒂固的顽固属性,就是所谓的隐私保护观念。

日本人对于所谓隐私保护的执着,甚至于已经到了堪称病态的地步,在他们看来移动支付那种刷完钱,所有信息都被记录到云端的隐私暴露,就连自己每天的出行路径和吃了什么都被知道得一清二楚,简直难以接受。

举个栗子,要知道原本日本是没有身份证这种东西的,他们统计个人信息基本都是靠出生证、学生证甚至是驾照护照之类的官方证件,后来本子官方推出了整合式的『my number』卡片,类似于共和国的身份证,结果发现除了歪果仁之外,本土居民去响应的寥寥无几。

他们即便是面对官方,都觉得这种一体化身份证是暴露隐私……简直让人无法吐槽。

更惨的是本子的官方没有强制给居民办理相关身份证件的法理依据,只能是各种打广告,像是超市推销员或者保险西装小哥一样,求爷爷告奶奶地希望民众办张身份证卡……

而且再加上以往本子那完全不能够联合起来的各种国家级层面公司对抗——网络的对抗、银行的互相竞争、甚至于硬件制造商的标准不兼容,那就更没有让人信服的某个官方出面,可以让大家都认可移动支付的可信程度了。

尽管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生活便利的诱惑,以及信息流通的加快,已经让新生代的本子居民慢慢对移动支付之类的手段改观了,但短期恐怕还是文化习惯更为强大。

所以共和国的很多网友都只是从单纯的片面目光去看其他世界,却忘了共和国本身强大的官方执行力配合着后发的基建优势,才能够形成如今的移动网络国度,并不是每个国家的文化思维都和共和国人一样的。

而且相比起近些年才建设起来的共和国移动支付网络,本子的现金支付也极为便利。

日本有个很有趣的商业潜规则,就是物价基本会和固定面值的纸币挂钩,以能够完整找零并且合理流通的日元硬币作为零头——比如一枚500日元的硬币,某种意义上就可以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的界定,譬如一顿午餐,不多不少正正好。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餐券、食券和代金券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现金支付的效率,想好了买什么再下手,比起买一大堆东西临到头再挨个计算当然要方便太多。

在这方面共和国就不一样了,尽管大家都知道999和1000其实就只差1块钱,但只要数字少一位,就总给人省了超级多的错觉,除此之外减少个一两分钱,将第一位数直接降下去,也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

所以超市里面各种『xx.99』的标价可谓是层出不穷,用现金的话收银员通常都会用生无可恋的脸开始掏硬币,而付款的人则多半是用更生无可恋的脸来换个塑料袋,亦或者说出‘你等等,我上次留着硬币刚好够’这样可怜的话。

后面的顾客就耐着性子等啊等啊等,只觉得人生真是漫长到看不到边际……

艾如龙现在就是想要用一种日本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改良间接地推广移动支付,抢占未来的移动端和金融之间的入口——本子的消费虽然用移动支付比较少,但是电子货币行业还算蛮兴盛的,比如交通卡这种诡异的东西。

除了他们之外,现如今恐怕也没地区还推崇用交通卡去便利店和自动贩卖机刷刷刷的了,毕竟移动支付少了中间商赚差价,不要方便太多。

当年共和国三大运营商倒是也玩过类似的操作,就是将话费用作二次支付,比如游戏点卡或者网购,从而带动了移动梦网的发展,盘活了共和国的互联网生态,拯救了互联网寒冬之中瑟瑟发抖的那些企业。

有这样的战例在前面,无论是艾如龙还是国内的支援者,其实都对此信心满满。

但只不过刷卡支付的手段终究是没有一沓钱来的霸气,远东恶龙艾如龙的女儿,不谙世事的艾小白花看着被清场的咖啡厅,疑惑地询问卡其狂放:“你搞什么?”

“既然她昏过去了,我想和你谈谈关于她的事情。”

“所以你选择包场?”

“不,待会儿我会让东山大的同学们来一趟,尽量混淆她在这边活动过的信息。”卡其色狂放将软塌塌的黑眼圈御姐放到一边的沙发上:“就像是你当初在酒吧里打阿渣的时候那样……有些事情还是小心为上。”

“行吧。”艾丽娅坐下来:“我现在对你的炼金之星越来越感兴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