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奇幻 > 当成为小姐姐之后(639) > 分卷阅读1926

至于东山理工的学生看着都皱起了眉。

“我们一直都不相信他是你们东山理工的学生,毕竟你们不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坏人,你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祖国未来栋梁。”艾丽娅表情沉重:“所以出于我们东山大和你们东山理工之间的友校情谊,我们暗中追查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在今天发现了眉目……”

“……”

作者留言:

ps:今天在群里思考了一个新书的灵感,所以一时开心,就不算加更吧。

ps2:偷拍男是我们学校的真事,只不过对方偷拍的是男厕所,另外他也是男的,每个学期都来,我印象里都两年他在我们学校被抓住了三次了……

ps2:明天继续

0598-奇怪的老徐(为9月打赏38/38

什么是从众心理?

什么是舆论引导?

什么又是抢占话语权?

有一些心理暗示,在以往的历史发展中被应验了无数次其有效性。

当年心理学家所罗门就曾经在1951年的时候一举成名,原因是他设计了一个在心理学实验历史上可谓是最有影响力的也是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他想通过实验研究,一个人在群体情况下会做出如何的决定,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亦或者是盲目从众。

更重要的是,他想要知道多数人是如何去影响少数人的观点和决定的。

为此他找了一百二十多名来自不同高等院校的米利坚白人男生参加实验,实验问题非常简单,就只是一张白纸上,画着abc三条不同长短的线段,然后让人用这三条线去和另外一条线段对比长度。

c是正确答案,a会短一截,b则是长出一截。

按理说这么简单的对照图实验,只要是有眼睛的就能看出来正确答案。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正常情况下回答准确率高达99%——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根据自己的双眼得到的答案,进行了准确的回答。

但是第二步实验,试验员就开始挖坑了,他们在正常的参与者里面加入了6个研究员,来充当演员误导剩下的唯一一个正常参与者。

一组拢共才7个人,6对1可谓是绝对的大多数。

依旧是那个问题,依旧是刚才的提问方式,主持人挨个询问答案。

可是这次研究员们却开始故意给出错误的答案,从1号到5号全都回答是a。

无辜的6号正确参与者陷入了纠结,一脸蒙圈,开始下意识看其他研究员的表情——或许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和自己一样的清清白白的参与者。

这个时候就到了飙演技的时候了,就像是现在的艾小仙女一样,义正辞严,表情认真,语气平静而详实。

于是无辜可怜弱小而且无助的6号摸着下巴陷入沉思,直到跳过他之后的7号演员,也给出了a这个错误答案。

6对1,绝杀局。

这种时候就已经不是单纯的对或错的问题了,而是要不要选择跟从绝大多数人的意见。

在第一次回答中,有的参与者会坚持给出自己的正确答案。

但是与此同时,其他的实验员就会看过来,给他施加心理压力,用看傻哔的眼神或者古怪的表情望着他,似乎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人答错。

于是第二次再度回答,参与者往往就会给出和大家一样的错误答案,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所罗门还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如果演员里面有人也给出和参与者一样的正确答案,那么参与者往往就会像是找到了组织一样,和那个二五仔演员达成共识,甚至于进行互相鼓励的眼神交流。

一旦有了支持者,对方的心理防线就会变得更加牢固,并且坚持自己的看法。

这只是一个单纯的实验,但是从这个实验,却衍生出了很多相关的心理学研究。

比如说相信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答案——很显然这并不简单,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总是无时无刻不被身边的其他大众所影响着。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是被别人所『审美』的,穿衣服自己觉得好看,但本质上是想要其他人也觉得好看。

这种时候,来自大众的看法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和价值观,甚至于扭曲人的感知。

而对于艾丽娅——亦或者卡其色狂放这种ssr来说,进行模因感染难吗?

不难,甚至于可以说是简单。

所谓的领袖气质,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将自己的信念感染给其他人,然后进行大规模的模因感染,最后形成超常规从众心理效应的一种做法罢了。

艾丽娅此番并不是为了让大家都认可『偷拍男确实偷拍了』这么一个本就正确的事实,而是想要让他们认同『东山大花了很大力气,所以要给他们处理这个人』的这么一个偷换概念。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