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武侠 >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 515.第514章 大年初一

第514章 大年初一

七八点钟,夜晚才刚来临不久。

这时候虽然离大年初一的零点还有很久,但村里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因为平时那群顽皮的娃子已经从家里跑出来,成群结队的顶着夜晚在村里打转。

毕竟是一群孩子,最大的年纪也不超过十一二岁,在家里很难老老实实的跟大人们坐下去。

尽管外面一片漆黑,但对于从小就已经在村里长大的娃子们来说,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都已经熟悉的不得了。

因为他们从小就很少有什么娱乐方式,一直都跟小伙伴们在村里玩各种游戏,所以即便是天黑,他们都能玩的跟白天似的。

而且今天还不像平时的时候,只是玩玩捉猫猫、抓瞎子,今晚好多娃子身上都揣着零花钱出来的,几乎都去了张新民家里买了各种各样的烟花。

有擦皮炮仗、二踢脚还有窜天猴冲天炮等等,相比前些年,花样可多了不少。

不过大多数娃子买的都是擦皮炮仗,只有少部分孩子买了窜天猴冲天炮。

因为擦皮炮仗是这些烟花里最便宜的东西,只用花一两毛钱就能买到一盒。

至于其他的,可能就得五毛钱左右,这对于小家伙们来说,相当于一笔巨款。

冲天炮单卖的话好像是一毛钱一根,但是这些小家伙们可是会算计得很。

一毛钱一根的冲天炮买来只能爽一下子,而买一盒擦皮的话,至少都有十几个,可以满足他们很久。

张新民家里今年好像进了一大批烟花爆竹回来村里售卖,这些娃子们知道以后,几乎都对着他们家跑。

当然了,孩子们那点销量对于他进货的量来说,也只是洒洒水而已,他真正打的主意是等着明天卖给来村里玩耍的人。

去年村里大年初一来的人就已经不少了,只是那时候他胆子不够大,没敢多进货,导致去年没卖上两天就断货了。

那时候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进一些货,等卖完以后再想去补货就难了,因为卖烟花的那里已经关店,要到初六以后才开张。

因此去年的时候,他白白错过了一个赚钱的机会。

好不容易到了今年,他二话不说下足了本钱,屯了一大堆货。

张安听到外面皮娃子们玩的热闹,便带着儿子来到院子,果然这些皮娃子们你一个我一个的在点着擦炮,村里也因为这些炮仗声,变得热闹起来。

皮娃子大队的带头人是张宝,自从张铁读了初中退休以后,娃娃头子这个位置就被他继承过来了。

看到张宝带着一群小家伙在玩炮仗,张安不得不说张新民这家伙非常鸡贼,连小孩子们都算计。

他只要给张宝揣上几盒炮仗烟花,然后放他出带着村里的孩子们玩。

其他孩子一见到张宝玩擦炮,那肯定会心里痒痒,然后跑到他们家去买,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广告。

不过张安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毕竟玩擦炮烟花的童年是真的很快乐。

“小安叔,你怎么把齐齐带出来了。”

见到张安带着小思齐在院子里,张宝他们立马就不放炮仗了。

虽然他们贪玩,但是还是多少懂点事的,担心自己放炮,把小思齐这个弟弟给吓到。

“没事,你们丢远点就行,他不害怕的。”

要是别人家孩子,放一串炮仗可能要被吓哭,但小思齐并不会,一开始王芳和吴秋萍还担心放炮仗的时候吓着自己的宝贝孙子,所以赶紧捂着他的耳朵。

可没想着这小家伙不仅不害怕,反而因为耳朵被捂住了而感觉到不自在,一直扭着身体。

对于自家这个儿子一直以来都跟其他小孩表现的不一样,张安担心会不会跟自己一样,是被什么穿越过来的老妖怪给夺舍了。

但观察了好几个月以后,张安才发现这都是他经常带儿子进入空间,导致小思齐发育比别的孩子要超前很多,所以才放心下来。

“弟弟,伱快快长大,我们带你一起玩儿。”

张宝他们并没有走开,反而围在张安身边哄着小思齐说道。

他们非常喜欢张安这个长辈,那种感觉跟其他大人不一样,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所以对于小思齐,大概是爱屋及乌的原因吧。

“那你们可有得等了,别到他长大了,你们都不愿意带他玩咯。”

小思齐现在才半岁不到,要能下地玩耍怎么滴都得四五岁,能跑能跳才行。

那时候张宝他们都已经十五六岁,都到了心里想姑娘的年纪,还真不一定。

“不会的小安叔,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愿意带着齐齐一起玩,要不现在就把齐齐给我背着,我们带他出去玩儿吧。”

一帮子小家伙对小思齐简直喜欢的不得了,换了他们家的亲弟弟妹妹,估计都没有这个待遇。

“现在天太黑了,你们自己去玩吧。”

对于张宝的一番好意,张安连忙开口拒绝。

白天还无所谓,毕竟他们这十几岁的孩子,谁没有带过家里的弟弟妹妹,他还是很放心的。

但是这大晚上的,到处都一片黑,他们玩的还比较疯,张安哪放心把儿子给他们。

“不过你们记得,别把炮仗丢在别人家的水缸和草堆里面,要不然你们绝对要被抽的。”

小孩子们玩擦皮的时候,可是调皮的很,都喜欢往厕所或者装水的砂缸里扔,还有被牲口拉在路上的粪便里,稍微一炸,简直就是天女散花。

不过现在长箐村的路上,早已没有了牲口在外面乱拉粪便,旱厕也已经被改造成了卫生间,想要扔都没地方扔。

不过一些村民家里的院子还是放着储水的砂缸,这玩意儿不磕磕碰碰用几十年都不会坏,但稍微磕磕碰碰,那简直是你敢动我就干碎的主。

往年有不少孩子,喜欢捡大家过年放完了没响的哑炮去玩,就有调皮的孩子把人家砂缸给炸了。

最后谁炸的谁家里认,赔了人家一口砂缸以后,再把自家孩子抓起来狠狠地抽上一顿。

还有田里很多人家堆起来的谷草,这玩意儿丢个炮仗进去,很容易就被引燃起来。

出于孩子们特别听自己的话,张安才提前叮嘱他们。

“放心吧小安叔,我们肯定不去炸别人家的东西。”

张宝嘿嘿一笑,他本来还有这个想法的,但是张安一说,他就听话的打消了。

“这就对咯,大过年的被打一顿很划不来的,还有别人家地里的白菜也别去炸哈。”

张安突然想起来,现在各家菜地里可是有已经卷芯的大白菜,那可是这些小家伙最喜欢的玩具。

随便点个炮仗塞进去,“嘭”开花咯。

进屋没多久,小思齐就在张安的怀里睡着了,毕竟是小孩子,没有多少精力。

不过这一觉也就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十二点一点,外面就开始冲起了烟花,到处都是“咻咻咻”“砰砰砰”的爆炸声。

炮仗声一响,小思齐就被吵醒来了。

张安把儿子还给了吴秋萍和王芳,然后出门准备放烟花。

今年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准备了整整一车。

来到院子外面,张安发现,村里放烟花的人家比去年可多太多了。

就连东篱院子那边也在跟着放,虽然他们那边人家户比较少,但不难看出他们那边是主力军。

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炸开,整个村子都被照耀的闪亮闪亮的。

其他村子也有人在放,但还是比不上长箐村,而且张安家还没开始呢,看来今年村里给大家发下去的钱,真的不少。

看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张安就掏出打火机开始点火。

而留在家里的人,已经抱着小思齐跑到二楼的窗户边,透过大窗户开始欣赏外面的烟花盛景。

最后张安把家里屯的烟花放了一半,看了看时间已经凌晨四点,便准备收工。

虽然还剩下一半的存货,不过不用像以前一样,一晚上就给冲完,后面几天还是可以继续的,现在就不用再影响大家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张安起得很早,因为大年初一得准备出门给老辈子们拜年。

往年也是一样的,只是以前的时候他可以不用这么早起来。

因为他在本家的辈分有些太高,所以村里需要他亲自去拜年的老辈并不是很多,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回来。

但是今年不行,有了小思齐以后,他这个当爹的必须要带着儿子去给所有的长辈拜年,因为小思齐现在还不会走路。

张安看了一眼,发现儿子还没醒来,便没有把小思齐叫醒,自己先起来洗漱,让他们娘俩继续睡觉。

因为初一有忌讳,早上开口喊人起床的话,会把太岁也一起叫醒,那这一年到头太岁都会跟着被叫醒的人。

在农村,太岁这玩意儿代表着不吉利的东西,所以大家都很重视。

所以在这一天,你可以放肆的一觉睡到下午,家里的大人都不会叫你。

洗漱完毕,整理了一下衣服,张安才开始上香。

这香从除夕那一天开始,一直要坚持上到年初三才能停下来,后面有些日子也是需要上香的。

等做完这些以后,小思齐才睡饱了醒来,小孩子就是这样的,不能不睡,但是又睡不了太长时间。

王芳看到张安把孙子抱下楼来,就倒了盆温水给小家伙洗洗干净,然后换了一套吴秋萍才带过来的新衣服,衣服裤子都是大红色的,非常喜庆。

“行了,快点去吧,早点带齐齐回来吃奶。”

王芳和张建国要留在家里,因为同样有很多人要来他们家拜年。

就这样,张安带着儿子,花了两个来小时,从张二爷和张四爷那边开始,把村里关系还比较亲的长辈家里都走了一趟。

老辈子们都很喜欢小家伙,一个个见了,赶紧往他怀里塞压岁钱。

一趟走完,压岁钱都收了好几百,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真的是很恐怖的数字。

张安心里也很乐,前些年送出去的压岁钱终于开始回血了。

等着爷俩回到家里,发现没什么人来家里已经没什么人了。

一问之下才知道,不是今年没人上门来,只是他们过来以后看到张安不在,给张建文和王芳拜了拜年以后就去下一家了。

毕竟很多关系不是太近的人带着孩子过来,也就是想着利用那一点点亲戚关系,在张安面前刷刷脸。

如今张安不在,他们自然不会在这里多待,不过张安觉得这样挺好,家里要清静一些,不像以前,堂屋里都坐不下了。

这会儿没人来打扰了,王芳也闲下来,开始和面包荷叶粑粑。

张安也是会包的,把儿子交给苏颖以后,便给两个妈妈帮忙。

今年王芳和的面不单单只是糯米面,还有半盆土豆粉和红薯粉。

糯米面包出来荷叶粑粑,即便煮熟了还是那个样子,只能根据是否漂浮起来判断熟了没。

而土豆粉和红薯粉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包出来的荷叶粑粑虽然没下锅的时候,跟糯米面包出来的差不太多。

但是下锅煮熟以后,完全就变透明了,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里面的馅料,外面的小吃摊上卖的水晶饺子也是这么包出来的。

相比之下,糯米面包出来的荷叶粑粑口感糯实,但是吃多了容易腻味。

而用土豆粉和红薯粉包出来的口感会更好,扣扣弹弹的非常有嚼劲,吃多少都不会腻。

只不过用红薯粉和土豆粉来包的话,非常考验个人技术,对水面配比还是开水的温度都很讲究。

像王芳这种包了好几十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要是不太熟悉的人,可能连皮都擀不出来,即便擀出来了,包着也非常容易裂开。

等王芳把荷叶粑粑煮好以后,家里的所有人几乎都奔着晶莹剔透的荷叶粑粑而去。

就算吴秋萍和苏绍文也是如此,因为他们还从来没有试过这种吃饭。

“哎呀,早知道大家都喜欢吃,我就该多和点面的。”

王芳见到那半盆用红薯粉和土豆粉包出来的荷叶粑粑很快被分完了,顿时觉得包的有些少。

想要再和面包一些出来,但是被大家给喊住了。

要是再包,糯米面包出来那些没人吃就浪费掉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