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仙侠 >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 788.秦时风韵(115)一更

秦时风韵(115)

桐桐陪四爷送了魏无忌,四爷也得陪桐桐去送项燕。

嬴政见了魏无忌,却并未见项燕,他要走,连使臣也未派遣,只让蒙恬带人,将其连带百余亲随,送至楚国边界了事。

冒着蒙蒙细雨,四爷万分不想出门。

桐桐还兀自道:“那可是项燕呐!”

四爷:“……”项燕怎么了?

然后桐桐打算好好的跟项燕送别呢,英雄惜英雄嘛,这可是楚国的项国柱!

结果四爷站在边上,不等桐桐跟项燕说话,他一张口就说:“大王既然不见,长公主尽地主之谊便好,该回了。”

桐桐:“……”

蒙恬:“……”

四爷仿佛未曾看到项燕,声音却极大:“他日,大秦与项柱国必有一战。项柱国此番归去,便是受一时委屈,亦无甚大碍。他日,秦军入楚时,必是项柱国洗刷名声之时。项柱国必然领兵,必然携乡勇以死战。

为何?唯有如此,方能洗刷名声。世人皆以项柱国为国,是否?非也。项柱国为己,为族,唯不为民。勋贵拼死抵抗,死者独独无勋贵,尽皆民与卒。以民、卒之命,护财护田。若抵抗不过,降之亦可高官厚禄。

只可惜民与卒,以命所护者乃是他人之田,他人之财,他人之名。项柱国有田有财,此次伤名,他日亦可用乡勇之命得他之名。”

四爷说着,就冷笑:“因而,我王不见,亦不送。忠君者,大秦敬之!爱民者,大秦敬之。项柱国忠君乎?爱民乎?”

说完,潦草一礼,再催:“长公主,该回城了!臣饿了。”

桐桐:“…………”她满脑子都是那篇文章: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楚人怜之……怜之……怜之……楚人不会再怜之了吧?

这个人损的呀!

项燕面色青紫,被这位文渊君给气的气血翻涌。

而后,他捂住胸口,‘噗’的一口血给喷了出来,溅到了桐桐裙摆上。

桐桐看看项燕,再看看四爷。

四爷还是那句话:“该回城了,饿了。”

桐桐看了蒙恬一眼,蒙恬一脸的哀求:都吐血了,您倒是给看看,别死在路上。

“无碍!”肯定死不了。

他就是……本来心里就憋屈,此次战败,嘴上不说,也表现的云淡风轻,但确实是肝气郁结,就是所谓的憋出内伤。憋出内伤就会有干湿出血、气机郁滞的现象。

而今只是气的狠的,爆发性的吐出来了而已。

项燕尚未上车,桐桐和四爷却已然上了马车,调转马头,回城了。

马车上,四爷靠着,打着哈欠,斜眼看桐桐:“看什么?”那么盯着爷看。

桐桐:“……”我看你把人惹毛了,回头恨上你了,别等项羽长大了,啥时候把你当鼎举起来给扔出去,为他祖父报仇。

心里腹诽,但还是吩咐下去:“文渊君送别项柱国之言辞,传之天下。在项柱国回到楚国之前,务必要使得在楚国传开!”

“忠君乎?爱民乎?”芈徽在嘴里咀嚼此言,一再问询,“此言确乃文渊君所评?”

“正是。”芈峦低声道:“宫中女卫、宫娥尽皆在传,项柱国声誉一落千丈。”

芈徽坐于榻上,手里拿着针线,此时手一抖,刺中指尖。

芈峦上前去,抓住芈徽的手:“夫人,楚国……已然如此,该弃了。”

芈徽将手指含在嘴里,吸允着,半晌才道:“给大王腰带尚未缝制完,你退下吧。”

“夫人……”

“勿要急,赵国尚在,楚国……急甚?”

“急甚?”赵偃起身,看着郭开:“寡人为甚急,尔真不知?寡人问丞相,可有应敌之策……”

“臣正思量!正思量!”郭开跪地,低声道:“秦以重金贿赂各国,不若,效仿秦国,亦以重金贿赂列国,再联纵抗秦。此次虽败,然已然得知,秦国最多能调集人马为六十至七十万。

我五国只要再集结六十万人马,与之对抗,虽未必得胜,但必然能遏制其东出。秦之兵力与我五国联军兵力相当,只要五国一心,必能抗衡。”

赵偃冷笑:“此次乃赵国为首,大败而归。诸国皆损伤精锐之士,你何以出此等蠢笨主意……”

郭开忙道:“若此策不可!不如请毛遂……”

“毛遂?毛遂!”又是毛遂:“毛遂乃外交之臣,如何懂战事?”

赵高在旁低声问道:“大王以为,赵葱如何?”

赵葱乃宗室之人,武将,素有军功。

赵偃沉吟:“宣赵葱。”

赵葱袖手而立,淡然而道:“大王,我赵国有铁骑!我赵国铁骑,自武灵王始便霸于诸国。”

赵高插了一句:“骑兵用于开阔之地!一如长平之战,山地复杂,无骑兵用武之地。而我铁骑在边陲以抗匈奴,李牧领兵常年戍边。调骑兵何以为战?”

赵葱拱手一礼:“大人怎生忘了?秦国西境北境与匈奴毗邻,叛将廉颇领兵驻守秦国西境。”

郭开忙道:“密见廉颇,劝其归国,若是能大开秦国西陲之门,我铁骑必能直抵咸阳。”

赵葱看郭开:“丞相若有劝服廉颇之能,请丞相一行。”

赵偃看郭开:“卿去?”

“臣……臣去不得。”郭开忙推辞,又转身看赵葱,目有威胁之意:“将军直言,郭某不插嘴便是了。”

赵葱这才继续道:“不若派一可信之将,领骑兵千人,以假投靠为由,降秦,投于廉颇麾下。廉颇虽怨大王,对朝堂诸君颇有微词,然则……终归于赵国士卒子民有情。可用其情分,投其麾下。

秦西北境多沟壑,易藏匿,此一支人马蛰伏以得信任,而后,可投毒于饭食中,至其秦军将士死伤。一旦死伤,必会怀疑于他们。此时,趁乱烧其粮草,而后化为匪藏于于沟壑。

三五人一伙,四散开,乔装为民,夜间烧杀以乱民心,日间藏匿地穴以躲避。边陲之乱,必引匈奴为祸。秦国西击匈奴,又何来兵力侵赵。”

赵偃喝起彩来:“彩彩彩!甚合寡人心意……”

正说着,外面奏报,庞煖老将军归,于宫外跪俯,领罪。

郭开忙道:“害我精锐二十万,此等之人,有何面目活于世间,当杀之!当杀之!”说着,便谏言:“大王,此人可恶已极,不杀何以安二十万枉死冤魂!他们本戍守赵境,不离半步。是庞煖力主联纵出兵,以至于我二十万将士埋骨他乡,悲哉!痛哉!”

赵偃一脸苦痛之色,“当杀便杀……”

“大王!”赵高跪下身去,“大王,庞煖乃年逾古稀一老者!《周礼》有云,悼和耄,虽有死罪不加刑焉!庞煖该死,然刑罚加于身,非礼也!”

赵偃双手摁着案几:“寡人恨呐!恨呐!”

“饶其死罪,然活罪难免。”赵高仰起头来,“莫若罚没家产,贬为庶民,子子孙孙不得出仕,何如?”

“准!”

传召令官出宫了,赵葱攥紧了拳头:今日为大王出策是否得当?若……若事有不成,庞煖之今日,必为我之明日。

庞煖跪于宫外,欲面君亦是不能,只等来传召官。

“罚没家产……贬为庶民……子子孙孙不得出仕……”

庞煖抬起头来:“糊涂!糊涂!”他朝着皇宫的大门高喊:“大王……可斩杀于臣!可斩杀于臣呐!此处罚其害深矣……”

还要再喊,便被内侍捂住了嘴,用杖驱赶而走:“低贱庶民,安敢于王宫之前大呼小叫!”

庞煖被旧部搀扶,发须凌乱,呢喃有声:“……可杀……不可断其后路……大王啊……若如此……何人敢为大王出谋划策……”

敢为者,因惧怕断子孙路而不敢为,若是如此,赵国休矣!赵国休矣!

令官回宫禀报:“庞煖已有悔意,自称糊涂!愿以命偿命。”

赵偃冷然一哼:“二十万精锐,他如何偿命?若想偿命,何不死于战场之上?惺惺作态耳!”

说完,又笑看赵葱:“将军之策,甚好!”

赵葱忙道:“大王,此次战败,败在军中消息走漏……”说着,他左右看看,“大王,这宫中可安稳?”

何意?

“臣听闻,秦有阴兵相助,臣本亦不信此流言。然,军中消息走漏的甚是蹊跷。莫不是这秦长公主真有通神驭鬼之能?若非如此,何以宫中密事她尽知?”

郭开马上点头:“正是!正是!”说着,便剖白起之前他被其所骗旧事:“臣当真未曾看出那人是她!一副男子容貌,男子声音,仪态无不是男子。此,臣家中仆从皆可作证。大王,臣眼不瞎耳不聋,便是不能认出赢蚕,难不成亦不能分男女?”

赵偃:“……”

“此事臣心中一直不解!可若是真有通神驭鬼之能,那倒是说的通了。”郭开说着,便左右看看,似乎这大殿之中,尽皆鬼耳,“莫非,今日所谋,已被赢蚕得知?”

赵葱忙应和:“这当如何是好?此策万万不可用!否则,千余铁骑,尽丧其手。”

此二人语调惊恐,满脸都是恐慌。本不怕的赵偃一时便觉得脊背发凉,似有人于后背吹风。

他摆摆手:“今日之议,暂停!散了吧。”

赵高等这君臣三人尽皆离开,他这才直起身来:此等蠢货,忝居王位,天有不公!天有不公呐!

秦长公主无通神驭鬼之能,但必有耳目于邯郸,能探听密事。

想来,君臣之议,她便不知详情,但大略情景亦能得知。

长公主啊长公主,赵高所助为秦亦或是赵,以您之聪慧,必能得知!他日赵国灭,秦国朝堂得有我赵高一席之地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