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仙侠 > 公平交易[快穿] > 307.太子之女 所求之事不小。

盛景三年三月初三,乃是天子爱女宜城公主十七岁的芳龄生辰。

虽说只是个生辰,既不是正岁也不是及笄,不过但因宜城公主得帝宠,这生辰宴也办的格外的盛大,盛景帝不但特下令,免了三日的宵禁,华灯初上,火树银花不夜天,与民同庆。

若说这只是让百姓们乐呵一下的话,那么免除一年的赋,就真的让百姓高呼万岁,连带着阿瑶这个公主,也得了公主千岁的话语。

这百姓的赋税,说得是两种。其中赋就是皇家内库,说白了就是养皇室的钱,也是皇帝的私人金库,而税才是入的国库,用朝堂的运转。

如今免了一年的赋,百姓们自然是高兴。

而朝堂内外也都有些麻了。

要知道前两年宜城公主及笄成人的时候,因为是在孝期,盛元帝在世的时候也最疼这个孙女,他驾崩,皇帝说是能一日代月的守孝。

不过盛景帝却是个实打实孝顺的,下令要守足三年孝期。

因而宜城公主得及笄成人,便没有办,只在皇宫里略办了几桌,以作庆贺,盛景帝一直都觉得委屈了自家爱女。这不,今年正式的出了孝期。

盛景帝下令宜城公主得生辰宴,那是极尽的打扮,以弥补公主及笄成人礼时候的遗憾。

除此之外,更是大手一挥,又加了爱女的封邑,先帝在的时候,宜城公主就已经有了三城之地的封邑,如今盛景帝又赐给爱女两座城池,平城和江阳城,其中江阳城隶属江淮地区。

江淮地区,是大梁的盐产区之一,乃是大梁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单是江阳城每年盐税的收益,哪怕阿瑶每天都是挥金如土,也尽够了。

尽管前朝后宫都不止一次的见识了宜城公主的得宠,不过这个消息一传出来,还是让人止不住的心酸。

尤其是后宫里,那些有女儿的嫔妃。

更是酸上加酸,同样都是女儿,凭什么皇上如此宠爱宜城公主?

圣旨下来后,当即就有御史上奏,说天子对宜城公主的宠爱太过,江阳城乃是盐税之地,岂能赐给一个公主作为封邑。

不过御史上奏的这些盛景帝连理都没理,就丢到一边去了。

御史上奏了两次,见没回应,也就知道天子的意思,心下叹息。不过倒也没有头铁的一直上奏,让盛景帝一定要给个说法。毕竟御史是有上奏弹劾监察的职责,也都不怕死,甚至性情固执一些的,还以死鉴为荣。

不过宜城公主即便是再怎么得宠,也不过是个公主,插手不到朝堂上。

往大了说是天家无小事,但往小了说,就是一个做父亲的偏心了一些。

他们是不怕死,但也不代表会找死。

公主及笄后,不管成婚还是没成婚,都能搬出皇宫,到公主府居住。

盛景帝虽然舍不得女儿,但架不住阿瑶有一颗自由之心,前脚及笄,后脚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搬出去。

她的公主府,是先帝还在的时候,就下令开始修建的,一直到先帝驾崩前夕,才修建好。其规模之大,比之郊外的行宫都不差,甚至更奢华。

阿瑶表示,当公主,尤其是得宠的公主,果然是不要太幸福。想要什么?又或者是想做什么?都不过是一个眼色的事。更不需要顾忌皇帝之外,其他人的想法,哪怕这个人是皇后,也一样。

当然,

争宠也是一门技术活,盛景帝的女儿比起先帝来说,多了不少,撇开夭折未长成的不算,如今站住脚跟的就有六位。却偏偏只宠爱阿瑶这个嫡长女,这便是她的本事。

马球场上,

阿瑶动作利落的从一批火红色的骏马身上翻身而下,立刻就有宫女带着折伞还有湿巾以及她爱吃的水果迎了过来。

“殿下。”

阿瑶任由宫女帮自己擦汗,随手还拿了一颗红彤彤的果子,咬了一口,水分多,还甜,是她喜欢的。

眉眼都弯了起来。

头也没回,挥了挥手。

场内又开始重新的布置,相对于刚才的马球,这次是蹴鞠比试,参赛的人员,也都已经整装待发。

阿瑶对蹴鞠赛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便起身回了休息处,人都还没有走进来,立刻就有诸多的贵族子弟迎了过来,嘴上也都说着奉承讨好的话语来。当然,他们之所以如此,也不过是想要在阿瑶跟前,留个印象。

毕竟京城里的人都知道,宜城公主得两代帝王的恩宠,只要能入了宜城公主的眼,前程是不用愁的。

当然,他们只是想要前程,并不想要做驸马。

怎么说?宜城公主自及笄后,公主府里就豢养了各色的美男,人数之多都能组成两队蹴鞠队了。

虽说历朝历代公主养面首,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当像阿瑶这般,几乎把事情都摆放到明面上的,毫不避及,宜城公主是头一个。

男人也都是一个德行,自身也不见得多清白,却想要自己的妻子,恪守妇德,忠贞不二。

阿瑶这辈子是没打算成婚的,她又不是脑子有病,放着如今逍遥自在的日子不过,非要去找个男人伺候。

没在马球场呆多久的时间门。

又一会儿,看着时间门差不多了,阿瑶便也回寝宫了。并且吩咐蝉衣和蝶衣,收拾东西,准备回宫。

她现在是在京郊外的皇家园林,是她十五岁及笄的时候,盛景帝赐给她,地处辽阔,十分适合打马球或者跑马。

阿瑶三五不时的就会到这里小住几日。

蝶衣和蝉衣是阿瑶最得用的两位心腹大宫女,不过却已经不是最初的蝶衣和蝉衣。

这名字,是阿瑶图方便,一直都没改。

得了命令,两人便开始忙碌起来。这些对她们来说,都是做官的事情。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门,东西便已经收拾好,阿瑶这里可以随时的准备出发。

从京郊到京城,快马的话,也要小一个时辰,阿瑶又是一队人,到城门口的时候已经快要到城门关闭的时间门了。

别说城门还没关,即便是关了。

阿瑶也不会担心,自己被关在门外,照样能进去。

回到京城后,阿瑶又在公主府里瘫躺了一日的时间门,这才准备进宫,看望一下盛景帝和弟弟。

只是还没等她进宫,就有事找上门来。

阿瑶这里才妆扮好,就见蝶衣走了进来,福了福身:“公主,吕国公夫人并三夫人求见。”

“外祖母?”阿瑶一听到这话,眉头就挑了一下,轻声说道。

至于后面的三夫人,已经被她忽略了。

阿瑶知道外祖母的性情,也知道她和吕婵的关系不好,即便是来探望,也不会带着三夫人柳氏过来,如今既是来了。

必定是有事,而且还是有所求。

不过她也不会因为猜到就不见人,淡淡的开口说:“请外祖母到客厅里去,好生的招待,别怠慢了。”

“是。”

……

李氏回头,就看到了哭丧着一张脸的柳氏,柳氏虽然已经有了春秋,但平日里日子过得舒心,依旧是个美妇人,这眼眶含泪的样子,还颇有几分我见犹怜的意味。

可惜,李氏不是男子,又是被吕国公逼迫着过来,对柳氏别说怜惜,不耐烦都要溢出来:“柳氏,收整一下你的表情,不要失了礼数。这里是公主府,不是你的院子,由不得你做出这般姿态。”

话到最后语气都严厉起来。

“是,妾身知道。”柳氏听到这话,表情一顿,虽答应下来,不过脸上的表情却有些委屈。

看的李氏心头一梗。

有心想要再说两句,不过想到柳氏的性情,就又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心里叹了一声晦气。

也不吭声,好在很快阿瑶就来了。

“臣妇见过公主殿下,福寿安康。”李氏见到阿瑶,连忙起身。

她虽然是阿瑶的外祖母,但阿瑶是皇家公主,是君,她为臣,天地君亲师。

自是要先行礼。

“外祖母何必如此多礼,快快起身。”阿瑶等李氏才说完话,就忙开口说道。

也早有机灵的侍女,扶起李氏。

李氏的礼可以说才行了一半,见侍女来扶,也没矫情,顺着侍女的手,起来了。

“外祖母快快坐。”又让侍女上一些李氏爱吃的糕点。阿瑶对李氏的印象不错,态度上自然也热情一些。

李氏看着已经亭亭玉立的外孙女儿,心里也很是感叹,本来有些郁闷的心情,也都好转不少。

“三叔外祖母也坐。”阿瑶对李氏的态度热情,不过扭头看到柳氏的时候,态度就冷淡了许多。

柳氏一看阿瑶这冷淡的态度,心里就发慌的很,一想到还在受苦的侄子,她就坐不住了。也不等李氏再开口,那是‘噗通’一声,就跪倒阿瑶的面前。

“请公主殿下救命。”柳氏哭着开口说道。

她这一下不止是吓了李氏一跳,“三弟妹!”她的语气里都带着怒气。

毕竟这和来之前所说的并不一样。

阿瑶也惊了一惊。

虽说君臣在前,但柳氏到底也是长辈,如今跪在自己面前。她不是受不起,不过也是因为如此,让阿瑶也意识到,外祖母和柳氏而来,所求之事不小。

而且是已经到了吕国公府和在宫里的吕婵都有些兜不住。

很快,

阿瑶就知道所为何事?

这柳氏的家世低微,父亲就只是个知县,哥哥也没出息,别说举人,就连秀才都考不中。一介白身,后来还是凭借了吕国公府的名头,谋了个不入流的小官,虽不入流,不过因为妹妹嫁的好,家里的日子过得那是很富贵。

柳氏的哥哥是个老实的,对这日子也很满意。

却没想到,柳氏兄长却生了个不争气的儿子,无才无德就算了,还是个贪图享受的。家里的那些产业都不够他败坏,更还沾染上了赌瘾,把家里的产业输的精光不说,还欠下了不少赌债。

刚开始柳氏还能帮着还,她虽然不当家,但作为吕国公府的三夫人,她的手上也攒下不少的贴己。女儿吕婵进东宫之前,也给她留下了好些的产业。她虽然不擅长经营,不过有忠心的奴仆帮着打理。

手里一直都十分宽裕。

在兄嫂求上门的时候,自然也不吝,却让侄子更加无所顾忌。

赌的钱财也越来越大,到最后柳氏的贴己也都被掏空了。甚至铺子都卖了两个。

柳氏也实在遭不住,便求了李氏。

不过李氏可不是柳氏,帮着还一次还行,不会像柳氏那般,任凭柳侄子予求予取。还派人警告了柳家侄子。

后来,这柳侄子也着实消停了一段时间门,柳氏还以为侄子改了。

却没想到,憋着大事。

因为他找到了营生,可以给他带来大笔银钱的营生,那就是放印子。

柳家在京城里虽然不算什么?但谁让柳家有个嫁入国公府的女儿,又有个在宫中做皇妃的外孙女呢。

仗着柳氏,还有表妹吕婵的势。

柳侄子放起印子钱,那是极其大手笔,并且行事也十分嚣张,不足两个月,就获利好几千两。

也是有了甜头,越发无所顾忌。

手段也越发强横,卖儿卖女,卖田卖地,这些都尚且是小事,到后来,更是成了强买强卖,甚至逼良为娼等等事情也不在话下。

因为手段残酷,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门,就有人受不住,自杀而亡,其中一家实在还不上高额的利息,眼见两个女儿都要被拉去做暗娼,儿子也要被卖入宫中做内侍。他们当初之所以借钱,就是为了给儿子治病。若是进宫做了内侍,那么人生还有什么盼头。

为了给孩子争一条活路,这对夫妇竟然在京兆府尹的衙门前,自焚了。

事情也一下子就闹大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