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仙侠 > 公平交易[快穿] > 401.真假千金

是真的人去院空的那种。

里面但凡是得空的东西,都已经没了,只剩下一个空落落的院子,什么都没有。先前种满院子的各种花草甚至都不见了。

院子空的就像是未曾住过人一般。

于父也曾算是精明的商人,一看到这个样子,哪还有不明白的道理?

这是人走了啊?

他愣了愣,有点不明白,虽然女儿的性情冷淡,和家里的关系并不算是亲密,但也不至于离家出走吧?难道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帮她办及笄礼的缘故吗?

但这件事,

他们也已经解释过了。

要以于长青科举为主,来日里于长青科举加身,她这个做妹妹的也是荣耀。她怎么不明白他们的苦心呢?

于父的心里,有那么一瞬间是埋怨,觉得女儿太不懂事了。

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很快就消散。

因为他查看了院子里所有的地方,在阿瑶曾住的房间桌子上,发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阿瑶在信中是直接的点名,她知道自己不是于家的女儿,而是和旁人抱错了。所以这些年来,于母一直都不怎么待见自己?还有就是他们也是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而且还知道她亲生父母家里富贵,所以即便是不待见自己,也不曾苛责,对她甚至算得上宠溺。

等等之类的事情。

把于父吓的不行,浑身都是冷汗。

一直到看到末尾,说她走了,让他们不要寻,又或者是寻个理由,病逝也好,出意外也罢。

反正日后不会再有于瑶这个人便是。

还言明,他们对自己虽无生恩,却有养恩,来日里会报答。

看到这一点于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来,养女是什么都知道,她对他们虽然没什么感情,却也不曾怨怼,甚至还记着养恩。

虽然他是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

不过他私心里觉得,这便已经很好了。

于父看完信之后,心里是有点空落落,虽然不算亲近,但养了这么多年,感情还是有一些的。如今人走了,他心里还是惦记的。

心里虽是叹息两分。

但作为一个曾经精明有度的商人,于父还是很有成算,而且执行力也很强。

只一日的时间,

便一些事情给安排好,甚至还瞒着于母,因为知道妻子的性情,生怕她坏事。虽然他是不知道养女为什么让她制造一个意外身亡,但直觉告诉他,照做更好一些。

会让他家来日少上许多的麻烦。

所以,他就照做了。

于母那边在知道阿瑶也病倒,还是得了很严重的病,且有传染的嫌疑,这让她恨不能让阿瑶直接搬离家里。

还是于父劝说,她才没这么做。

只是越发躲着阿瑶的院子走,别说踏足,连多看一眼那边,都觉得不好。

于家人少,于长青和冯珍珍还去了京城。家里就只有于父和于母两个人,这就方便于父做许多的事情,自然也就没人察觉。

所以,

等到冬日里的某日。

于父宣布阿瑶病亡。

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外头的人知道消息,也只是安慰两句。因是未嫁而亡,一应的丧仪之类,也不能大办,只能按照夭亡,让人寻了个山清水秀之地,埋了便是。

阿瑶‘死’后,于母那点迟来的母爱,倒是涌了上来,很是掉了几滴眼泪。

不过更多的还是害怕。

毕竟养女死了,来日里到了京城,若是真碰到她亲生父母,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于父也往京城那边去了信。

不过那个时候,距离阿瑶身死已经过去半年的时间,于长青那边已经参加春闱完毕,正在等待成绩。接到于父的家信,知道妹妹因病夭亡。

到很是伤心难过了一番。

冯珍珍对阿瑶这个小姑子的感观还是十分好的,毕竟在家婆母为难她的时候,小姑子帮了自己不少,如今得了她因病夭亡的消息。

别说夫君这个做兄长的受不了,就是她心里也很是难过了一番。

心里惋惜不已。

……

阿瑶离开于家后,就没再去想于家的事情。

在她离开后,就已经和于家无甚关系。

带着红烛和菖蒲,一路往西南而去,不过一日的时间,便从嘉州到了平城,在这里休整了两日,补充了补给,还另外又买了匹骡子,以防万一。

阿瑶是做了房车。

现如今马受管控,且价格昂贵,骡子就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从嘉州出发的时候,是四匹骡子,两个马车,其中一个是专门用来放置行李的。因为要长途跋涉,再加上巴蜀这里的地形其实是很恶劣。

为了以防万一,才多买了。

反正她不差这点钱。

这个时空是个相对比较平和的地方,大宁建朝虽然才不过五十多年,但却已经有了盛世之象,尤其是现任宁帝登记后,是个勤政爱民的有为明君,下达的几条政律,现在看虽然看不出,但长远下来,对大宁却大有裨益。

天下既是还算太平,阿瑶这里也早就已经把武力值给捡起来,自然不用太担心安全的问题。

因为就她现在的武功,在这里已经够用了。

这里是恩怨情仇时空,不是高武世界。

从平城出来,一直是往西北而去,想要去看看这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走走停停的缘故。

个月过去,都还没到。

却先迎来了冬日。

西北之地的冬日是很寒冷的,比嘉州那边冷上数倍,双溪镇说是方圆千里最大的城镇,但也不过是相对来说,这里顶多就是嘉州的五分之一大小。

可谓是人烟稀少。

不过却是个极为清净的地方。

阿瑶带着红烛和菖蒲在这里度过了冬日里,在次年春日里,继续出发而行。

因住了不短的时间,已经是和双溪镇上的百姓们十分相熟。其实这里的人,是有些排外的,不过阿瑶却因为一项绝技在这里立足。

那就是医术。

双溪镇偏远,在这里连个好一点的大夫都寻不出来,百姓们的生活条件也比不得南方那边,很是有些艰苦。昔日里,一场风寒,镇子上不少人家的孩子都病了,放到现代就是很常见的病毒性感冒。

但放到这里,就是要命的病症。

医疗条件本来就不够,更何况双溪镇如此偏远。

阿瑶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会见死不救,尤其生了病的都是幼儿。也是因为这件事,叫她在双溪镇名声大振,镇子上几个赤脚大夫都嚷嚷着要拜师。

拜师什么的是不可能。

但在考差了他们的品性,知道都不错后,倒也愿意在离开之前指点他们。

叫这几个赤脚大夫那是谢了又谢。

住在这里期间,阿瑶也还写了一些医疗册子,开了讲座,若是有意的百姓,都可以去听。

冬日里,本来也没事。

百姓们一听阿瑶愿意无条件传授医术,自是高兴的很,也颇为热情。

以至于阿瑶走的时候,双溪镇的百姓十分不舍。

即便再不舍,也还是要离开的。

从双溪镇离开,调转了一下方向,开始南下。

下一站,她的目标是一些海边的城镇。说起来,她许久都没有吃过海鲜了。

不过在到海边城市之前,就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江南那边。

发生了瘟疫。

说是江南雨季,不少地方都受了水灾,旱涝过后易生疫病。不少人都出现了呕吐,腹泻的情况,传染性极强,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不过两日的时间,如今还不到一个月,半个江南都已经出现症状,甚至有人丢了性命。

阿瑶到的时候,江南这边因为疫病的缘故,风声鹤唳,素来热闹的街道都看不见几个人。

也算是一名医者。

阿瑶自然不可能放着不管,安置了红烛和菖蒲,便准备到疫病最严重的地方过去。红烛还要一些,听话,知道阿瑶有正经事,她们也帮不上太大的忙,对阿瑶的安排没意见。菖蒲却是个一根筋的,非要跟着阿瑶去。

拿她没办法,阿瑶就带着她过去了。

江南这边疫病传染这般严重,现任宁帝又是个有为明君,早在水灾的时候,就已经派了钦差过来,也知道洪涝过去容易出现疫病,也防着,甚至还派了不少太医以及药材,期间安置人的时候,也都有煮药汤防治。

但终究是没能防住。

自从疫病发作开始,太医变得忙碌起来,到最后民间大夫甚至是赤脚医生,都加入了。但进展的却十分缓慢,后来经过商议,倒是也给出了一个颇为有成效的方子,但所用的药材却十分昂贵。

压根不能大面积推广。

不过这些都是阿瑶加入之前,大宁的民风还算是开放,女子行医行商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况且现如今江南这边的情况,医女更缺。

所以阿瑶加入,极为受欢迎。

在没来之前,阿瑶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了,再加上有其他大夫研究出来的一些经验所在,不过两日的时间,她就配出了一副药方来。

里面所用的药材,也都是最常见的。

价格不但百姓能接受,对朝廷那边的负担也不会太重,这段时间,为了江南这疫病,朝堂上下真的是挠秃了头。

在这里没有什么一个药方上新,要经过几轮测试之类。

虽然也有测验,都是让病情严重的病人,不过半日的时间,病人就已经大有好转,两日就已经能起身下床了。

众人见此,自然是大喜过望。

很快就推广下去。

负责此时的钦差更是大喜不尽,连忙安排。又过了半个月有余的时间,疫病便已经稳定下来。

钦差这也才有时间过来看阿瑶,对她自然是一顿夸奖,说她乃是当代女神医,已经把她的功绩禀告给宁帝,要给她请功来着。

凭借这份功勋,她进太医院都没有一点问题。

阿瑶对此婉谢了。

她对做太医,没兴趣,而且在这个时候,太医是个高危行业,不小心就会卷入宫廷争斗中去,小命不保。

相对于朝廷那边的封赏。

阿瑶更满意的还是民间对她的评价。

因为治好疫病,她不但是成了女神医,更是被百姓奉为活菩萨,在佛前为她点长明灯祈福的不再少说,在家里给她立长生牌位的也不少。

这次的江南之行,对阿瑶来说,是功德圆满。

虽然她是更喜欢民间对她的评价,但朝廷那边的封赏,阿瑶也没有错过。也是跟着钦差去了一趟京城。

见了宁帝。

面容生的颇为俊秀,虽然已经十出头,但保养得好,看上去就二十多岁。说话虽然听着温和,但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

倒是颇有帝王威严。

不过阿瑶却不怵半分,面对宁帝询问的时候,直接说了要钱,毕竟她之后还要游历大好河山,钱自然是越多越好。

宁帝看着颇为喜欢阿瑶的坦诚,还真的赏赐了不少的钱财。

除此之外,还给了一个长宁乡郡的名头,本来阿瑶对这个乡郡名头没兴趣,但只要有乡郡名头,日后她便是皇家养老,而且还有食邑。

这是个长期饭票。

阿瑶也就高高兴兴的谢了恩。

……

在京城里呆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里里外外也都游玩过了,阿瑶就准备离开了。

宁帝虽然也挽留过,哦,别误会,是想她留在京城里,给他做专属的大夫。

被拒绝后,虽然是有点小可惜,却十分有风度的没为难。

阿瑶来的时候没带多少东西,但走的时候,却装了好大一马车,还又多了一队约莫十人的侍卫,知道这是宁帝怕联系不上自己。

说是保护,但也是眼线。

她倒是不反对,毕竟多了几个劳动力。

走前,

阿瑶也去打听了一下,亲生的安远伯府那边的事情。

这次没了她掺和其中,南珏和南湘虽然顺利的成亲了,顶着的依旧是于家女的名头,本来刚开始是好好的,但一个和南湘不对付的人,又或者说是喜欢南珏的姑娘,本来是想要于家女的不好,威胁人来着。

却没想到,扒出于家女于瑶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病亡,嫁给南珏的于家女压根就是南湘。

他们兄妹□□。

知道这个消息后,出于报复,那姑娘把消息传出去了。

一时间,安远伯府本来就不咋样的名声,更是一落千丈,连带着皇帝都关心的问了一嘴,毕竟他对南珏这把刀,还是很满意的,不打算换人。

只是皇城司的名声虽然差,但不能败坏道德,兄妹□□什么的太过于骇人。

南珏便把换女的事情告之。

听得宁帝一愣一愣,摆了摆手,让他尽快解决澄清。

虽然是澄清了。

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不过是找的借口。

一直到于父于母也被于长青接过来,在看到南湘和于母相似了八九分的脸,才信了。不过之后,一些高门大户,却有意无意的疏远南湘。

都觉得她心思深沉,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就勾了南珏。

不过这些话,并不影响南珏和南湘夫妻感情,怎么说也是男女主?其他的不说,在感情上还是十分经得起考验的。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维持一辈子?但眼下他们的感情却是好的。

阿瑶在听了一耳朵八卦,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没有了 加入书签